海門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護航項目建設
助推營商環境提質增效
本網訊 (記者何天宇 通訊員劉曉燕)今年以來,海門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認真實施“萬事好通·馬上辦”營商環境優化舉措,聚焦服務重大項目、服務經營主體、服務創優環境,不斷優化交易流程,著力構建“全程電子化、服務定制化、行為規范化、流程標準化”交易服務平臺,為公共資源交易高質量營商環境“蓄勢聚能”。1至10月份,共完成交易項目797個,總交易額75.43億元,節約資金12.69億元,節資率14.51%,較去年提高3.6個百分點。
圍繞公共資源交易各環節難點和堵點問題,交易中心深挖交易服務潛能,靶向施治,共梳理出20項工程建設、政府采購、產權交易等方面的“前延”服務事項,組建業務骨干為核心、業務專員為依托的交易“前延”服務隊伍,形成任務清單、責任清單和進度清單,落實跟蹤銷號制,實現從項目受理、評審專家抽取、組織開評標活動、中標結果公示、中標通知書發放、合同簽訂等進場交易全程“跟蹤”服務“實時在線”,切實為項目順利實施保駕護航。同時,交易中心持續深化以“海易通辦”“海易惠企”“海易便民”“海易優+”等為內容的“海易優服”特色品牌,積極推行重點項目“綠色通道”和“容缺受理”等貼心服務,最大限度保障各類重點項目招投標全流程“最多跑一次”。此外,充分利用“互聯網+”等技術,升級開評標“不見面”,在工程、采購項目“不見面”開標率均為100%的基礎上,啟用遠程異地評標系統及智能輔助評標系統,開評標時間由原先的兩小時縮減至30分鐘,切實減輕了招投標雙方的辦事壓力。
按照產業項目、拆遷安置、民生醫療、重大基礎設施配套等類型進行分類,今年交易中心列入全年重點跟蹤服務的30個重大項目中有17個完成全部招標,交易額共計65.32億元;完成前期可研、方案設計、初步設計、施工圖設計等部分招標的項目6個,合計占全年計劃的76%。通過標前有效介入、項目節點把關、標后約談跟蹤、靠前服務對接等方式,重大項目節資增效的帶動效應更加凸顯。9月份完成的控制價8.15億元的疊石橋國際紡織時尚廣場二期項目中標價6.34億元,下浮率達22.18%,與6月份完成的一期項目合計控制價16.53億元,合計中標價13.29億元,合計節約資金3.24億元。
交易中心認真貫徹落實《優化營商環境條例》,嚴格落實“五免三推”惠企政策,多層次降低企業參與公共資源交易活動成本。1至10月份,交易中心共退還投標保證金1812筆,總金額3.45億元,履約保證金退還共完成69筆,總金額2703萬元,并為服務主體節約投標文件制作、出差、人工等制度性交易成本近4000萬元。同時,持續提高電子保函服務質效,電子保函線上開具時間由之前的24小時簡化至最快3分鐘,電子保函費率由5‰降低至2‰,以非現金形式繳納保證金占比超75.9%,為投標企業釋放資金壓力近11億元,為中小微企業有效松綁減負。交易中心還創新實施招標計劃提前發布制度,自10月份實施以來,已完成提前發布招標計劃19個,經營主體的體驗感和舒適度不斷提升。